通城縣2019年度財政總決算公開說明
索引號 : 011356029/2020-17889 文       號 : 無
信息分類: 政府決算
發(fā)文機構: 通城縣財政局 主題分類: 財政
名       稱: 通城縣2019年度財政總決算公開說明 發(fā)布日期: 2020年10月29日
有效性: 有效
??
2019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政協(xié)的監(jiān)督指導下,全縣財政工作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以脫貧攻堅為統(tǒng)領,以績效管理為導向,以創(chuàng)新財源培植征管、向上爭取轉移支付補助、統(tǒng)籌盤活各類資金、強化資產運營管理、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為著力點,嚴格落實“三保”責任,加大脫貧攻堅投入,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規(guī)范政府性債務管理,防范政府性債務風險,助推全縣經濟社會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縣財政部門牢牢把握各項工作任務,努力完成全年財政收入目標,加強支出管理,強化措施,保壓并舉,厲行節(jié)約,實現(xiàn)了財政收支平衡。
一、2019年財政收入完成情況
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9年我縣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2591萬元,占年初預算任務82530萬元的101.1%,同比增收2471萬元,增長3.1%。其中稅收收入53784萬元,非稅收入28807萬元。分部門入庫情況:稅務入庫55538萬元,占全年收入目標54900萬元的101.2%,同比增收3508萬元,增長6.7%。財政入庫27053萬元,占全年收入目標27630萬元的97.9%,減少1036萬元,同比降低3.7%。
稅收收入:2019年我縣地方稅收收入完成53784萬元,占全年目標數53000萬元的101.5%,同比增長3821萬元,增長7.6%,稅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預算比重為65.1%。其中增值稅完成9190萬元,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為17.1%;企業(yè)所得稅完成6137萬元,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為11%;個人所得稅完成1803萬元,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為3.3%。
非稅收入:2019年我縣地方非稅收入完成28807萬元,占全年目標數29530萬元的97.6%,同比減少1349萬元,降低4.5%,非稅收入占地方一般預算比重為34.9%。其中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收入入庫5018.7萬元,占非稅收入的比重為17.4%;罰沒收入入庫13600萬元,占非稅收入的比重為47.2%;國有資源(資產)使用收入入庫2730萬元,占非稅收入的比重為9.5%,專項收入入庫1847萬元,占非稅收入的比重為6.4%,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入庫274.3 萬元,占非稅收入的比重為1%.其他收入入庫5336萬元,占非稅收入的比重為18.5%。
2.政府性基金收入:2019年全縣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153389萬元,占年初預算數168643萬元的91%。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51743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646萬元。
3.社保基金收入:2019年全縣社保基金預算收入完成118285萬元,占年初預算數115648萬元的102%。其中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收入36578萬元,機關事業(yè)單位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收入21888萬元,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收入13325萬元,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收入11391萬元,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收入32354萬元,失業(yè)保險基金收入1079萬元,工傷保險基金收入819萬元,生育保險基金收入851萬元。
4.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無)
二、2019年財政支出完成情況
(一)財政支出完成情況
全縣全口徑支出:2019年全縣全口徑支出60389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05367萬元,增長23.5%。其中: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28900萬元,占預算數368352萬元的89%,同比增支30412萬元,同比增長10.2%;
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63523萬元,占預算數166401萬元的98%,同比增支39127萬元,同比增長31.5%;
社保基金預算支出完成111476萬元,占預算數102019萬元的109.3%,同比增加14103萬元,同比增長14%。
國有資本經營支出:(無)
(二)主要支出完成情況
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分項目完成情況:
2019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28900萬元,占預算數368352萬元的89.3%,同比增支30412萬元,增長10.2%。其中:
一般公共服務累計完成40211萬元,占預算數46734萬元的86%,同比增支456萬元,增長1%。主要支出科目是人大事務支出935萬元,政協(xié)事務支出733萬元,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12724萬元,發(fā)展與改革事務支出876萬元,統(tǒng)計信息事務支出364萬元,稅收事務3149萬元,財政事務支出4858萬元,審計事務支出614萬元,人力資源事務支出516萬元,紀檢監(jiān)察事務支出2055萬元,商貿事務支出3724萬元,市場監(jiān)督管理事務5225萬元,民族事務支出67萬元,檔案事務支出262萬元,民主黨派及工商聯(lián)事務支出80萬元,群眾團體事務支出422萬元,黨委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支出1534萬元,組織事務支出664萬元,宣傳事務支出348萬元,統(tǒng)戰(zhàn)事務支出194萬元,其他共產黨事務支出10萬元,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萬元。
公共安全累計完成14100萬元,占預算數17340萬元的81%,同比增支2280萬元,增長19%。主要支出科目公安部門支出12026萬元,司法部門支出1056萬元,法院支出800萬元,檢察院支出218萬元。
教育累計完成68660萬元,占預算數73387萬元的93%,同比增支14180萬元,增長26%。主要支出科目是教育管理事務支出3697萬元,普通教育支出61770萬元,職業(yè)教育支出2560萬元,教師進修及干部繼續(xù)教育支出255萬元。
科學技術累計完成4777萬元,占預算數4779萬元的100%,同比增支84萬元,增長1.8%。主要支出科目是技術研究與開發(fā)支出9萬元,科技條件與服務支出4530萬元,科學技術普及支出139萬元。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完成3703萬元,占預算數3999萬元的92%,同比增支930萬元,增長33.5%。主要支出科目是文化和旅游支出2040萬元,文物支出254萬元,體育支出417萬元,新聞出版影視支出44萬元,廣播電視支出743萬元,其他支出205萬元。
社會保障與就業(yè)累計完成43407萬元,占預算數45863萬元的95%,同比增支254萬元,增長了0.6%。主要支出科目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事務支出2420萬元,民政管理事務支出957萬元,行政事業(yè)單位離退休支出5049萬元,就業(yè)補助支出2441萬元,撫恤支出3192萬元,退役安置支出982萬元,社會福利支出962萬元,殘疾人事業(yè)支出1768萬元,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883萬元,臨時救助支出571萬元,特困人員供養(yǎng)2253萬元,其他生活救助20萬元,財政對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的補助16370萬元。
衛(wèi)生健康累計完成36004萬元,占預算數38811萬元的92%,同比減支1645萬元,下降4.4%。主要支出科目是醫(yī)療衛(wèi)生管理事務支出1208萬元,公立醫(yī)院支出648萬元,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支出1652萬元,公共衛(wèi)生支出4174萬元,財政對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的補助24383萬元,醫(yī)療救助2208萬元,醫(yī)療保障管理事務577萬元,其他衛(wèi)生健康支出376萬元。
節(jié)能環(huán)保累計完成7248萬元,占預算數9248萬元的78%,同比增支3913萬元,增長117.3%。主要支出科目是環(huán)境保護管理事務支出795萬元,污染防治支出309萬元,自然生態(tài)保護4797萬元,天然林保護支出233萬元,能源節(jié)約利用款90萬元,污染減排支出507萬元,可再生能源27萬元,循環(huán)經濟100萬元,其他節(jié)能環(huán)保支出390萬元。
城鄉(xiāng)社區(qū)事務累計完成7750萬元,占預算數7750萬元的100%,同比增支277萬元,增長5.4%。主要支出科目是城鄉(xiāng)社區(qū)管理事務支出3714萬元,城鄉(xiāng)社區(qū)公共設施支出300萬元,城鄉(xiāng)社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支出3632萬元,城鄉(xiāng)社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104萬元。
農林水事務累計完成78018萬元,占預算數86437萬元的90%,同比增支16497萬元,增長27%。主要支出科目是農業(yè)支出13953萬元,林業(yè)和草原支出9299萬元,水利支出24793萬元,扶貧支出24988萬元,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支出968萬元,農村綜合改革支出1527萬元,普惠金融發(fā)展支出1510萬元,目前價格補貼支出980萬元。
交通運輸累計完成5241萬元,占預算數11353萬元的46%,同比減支12158萬元,下降70%。主要支出科目是公路水路運輸支出3209萬元,石油價格改革對交通運輸的補貼支出1394萬元,車輛購置稅支出支出638萬元。
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完成1643萬元,占預算數1733萬元的95%,同比減支484萬元,下降22.8%。主要支出科目是工業(yè)和信息產業(yè)監(jiān)管支出646萬元,制造業(yè)支出350萬元,支持中小企業(yè)發(fā)展和管理支出9萬元,其他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638萬元。
商業(yè)服務業(yè)等事務完成339萬元,占預算數1965萬元的17%,同比減支741萬元,下降68.6%。主要支出科目是商業(yè)流通事務支出122萬元,涉外發(fā)展服務支出67萬元,其他商業(yè)服務等支出150萬元。
金融支出完成291萬元,占預算數291萬元的100%,同比增支251萬元,增長了628%。主要支出科目是金融發(fā)展支出253萬元,其他金融支出38萬元。
援助其他地區(qū)支出30萬元,占預算數30萬元的100%。
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事務完成2855萬元,占預算數2855萬元的100%,同比減支963萬元,下降25.2%。主要支出科目是自然資源事務2705萬元,氣象事務150萬元。
住房保障累計完成7579萬元,占預算數7579萬元的100%,同比增支5577萬元,增加了278.6%。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7135萬元,住房改革支出444萬元。
糧油物資儲備事務完成610萬元,占預算數1023萬元的60%,同比減支122萬元,下降了16%。
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1200萬元,占預算數1745萬元的69%。主要科目是應急管理事務520萬元,消防事務493萬元,自然災害救災及恢復重建支出187萬元。
其他支出221萬元,占預算數413萬元的53%,同比減支95萬元,下降了12%。
債務付息支出完成4980萬元,占預算數4980萬元的100%,同比增支3267萬元,增加了190%。
債務發(fā)行費支出33萬元,占預算數33萬元的100%,同比增支24萬元,增加了260%。
2.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
2019年全縣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63581萬元,同比增支39185萬元,同比增長31%。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1357萬元占預算數1589萬元的85%;城鄉(xiāng)社區(qū)支出159232萬元占預算數159678萬元的100%;農林水支出157萬元占預算數741萬元的21%;其他支出791萬元占預算數2216萬元的36%;債務付息支出2024萬元占預算數2024萬元的100%;債務發(fā)行費用支出20萬元占預算數20萬元的100%。
三、財政收支平衡情況
(一)一般預算財政收支平衡情況
2019年,全縣完成公共財政收入82591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49873萬元,其中返還性收入7022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222954萬元、專項轉移支付收入19897萬元;上年結余21298萬元;債務轉貸收入29545萬;調入資金21234萬元;動用預算穩(wěn)定調節(jié)基金5285萬元,2019年收入總計409826萬元。全縣一般預算支出328900萬元;體制上解支出19929萬元;債券還本支出21545萬元;支出共計370374萬元,結轉下年支出39452萬元。
(二)基金預算財政收支平衡情況
2019年,全縣完成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53389萬元;上級補助收入3118萬元;債務轉貸收入21400萬元;上年結余9728萬元;基金收入合計187635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63581萬元;調出資金21234萬元;基金支出合計184815萬元。結轉下年支出2820萬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情況
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1.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情況
2019年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118285萬元,其中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收入36578萬元,較上年增長25.68%,增長的主要原因:1.2019年一次性補繳較多;2.2019年財政補貼收入較2018年增長。機關事業(yè)單位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收入21887萬元,較上年負增長0.42%,負增長的主要原因:1.2019年5月下調費率4%;2.各級財政補助收入2019年較2018年增長434萬元。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收入13325萬元,
較上年下降39.86%,下降的主要原因:財政補貼收入其他財政補貼被征地農民養(yǎng)老保險補償金2019年較2018年下降8820萬元,2019年較2018年征地項目減少。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收入11391萬元,其中:基本醫(yī)療保險費收入11198.44萬元,利息收入192.81萬元,較上年增長15.83%;增長的主要原因:1.繳費基數較上年增長10.4%;2.參保繳費人數較上年增長8.52%。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收入32354萬元,較上年增長13.78%,增長的主要原因:1.居民個人繳費2019年較2018年增長40元/人;2.各級財政補助收入2019年較2018年增長40元/人。失業(yè)保險基金收入1079萬元,2019年較2018年收入增加166.26元,主要原因是失業(yè)保險費增加,是因為失業(yè)保險參保人數較上年增加4173人,是因為通過發(fā)放穩(wěn)崗補貼,企業(yè)繳費積極性提高。工傷保險基金收入819萬元,較上年增長-4.74%,降低的主要原因:2019年執(zhí)行了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費率。生育保險基金收入851萬元。
2.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情況
2019年社會保險基金總支出111476萬元,其中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支出30298萬元,較上年增長7.32%,增長的主要原因:離退休人員待遇人均增長125元/月。機關事業(yè)單位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支出26612萬元,較上年增長3.5%,增長的主要原因:2019年人平政策性增資3.5%。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支出9800萬元,較上年增長10.89%,增長的主要原因:1.養(yǎng)老扶貧政策利好;2.個人賬戶養(yǎng)老金支出增長,享受被征地待遇人員增長。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支出7387萬元,其中:基本醫(yī)療保險統(tǒng)籌基金待遇支出4555.56萬元,基本醫(yī)療保險個人賬戶基金待遇支出2831.55萬元,較上年增長11.72%;增長的主要原因:人均住院醫(yī)療費用增漲,其次是大病患者增多。
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支出34946萬元,較上年增長31.64%,增長的主要原因:1.醫(yī)保扶貧政策利好;2.貧困人口醫(yī)療費激增;3.大病保險費和意外傷害保險費大幅增長。失業(yè)保險基金支出473萬元,其中:失業(yè)保險金支出190.48萬元,醫(yī)療補助支出42.36萬元,穩(wěn)定崗補貼支出194.7萬元。技能提升補貼支出0.15萬元,其他費用支出(物價補貼)2.98萬元,上級上解支出42萬元。工傷保險基金支出1166萬元,較上年增長68.25%,增長的主要原因:1.2018年部分補充工傷保險費在2019年支付;2.2019年參加工傷保險人數增加,導致補充保險費支出增加;3.2019年工傷事故率較2018年增加,導致工傷保險待遇支出增加。生育保險基金支出794萬元。
3.社會保險基金結余情況
2019年社會保險基金本年結余6809萬元,上年結余81989萬元,年末滾存結余88798萬元。其中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本年結余6280萬元,年末滾存結余24951萬元。機關事業(yè)單位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本年結余-4725萬元,年末滾存結余-13657萬元。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本年結余3525萬元,年末滾存結余42226萬元。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本年結余4004萬元,年末滾存結余20575萬元。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基金本年結余-2591萬元,年末滾存結余11098萬元。失業(yè)保險基金本年結余606萬元,年末滾存結余2503萬元。工傷保險基金本年結余-347萬元,年末滾存結余932萬元。生育保險基金本年結余57萬元,年末滾存結余170萬元。
五、通城縣本級專項轉移支付分項目使用情況
2019年度,安排使用專項轉移支付19897萬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521萬元;國防4萬元;教育支出1553萬元;科技支出9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488萬元;衛(wèi)生健康414萬元;節(jié)能環(huán)保1843萬元;農林水8240萬元;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21萬元;商業(yè)服務業(yè)等支出1743萬元;住房保障支出3750萬元;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06萬元,其他支出705萬元。
六、政府債務情況
1.一般債券收支及使用安排情況
2019年地方政府一般債務轉貸收入29545萬元,其中:再融資債務21544萬元用于債務還本支出,新增債務8001萬元主要用于水利補短板“通城縣城區(qū)河道生態(tài)治理工程”4000萬元、廁所革命4001萬元。年末地方政府一般債務余額147005萬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余額限額155658萬元)。
2.專項債券收支及使用安排情況
2019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務轉貸收入21400萬元,全部為新增債券。其中4800萬元用于萬雅國際廣場,6600萬元用于鄂南農貿大市場,10000萬元用于棚戶區(qū)改造。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余額70892萬元(本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余額限額70905萬元)。
七、2019年度本級匯總的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決算執(zhí)行情況說明。
1、本年因公出國(境)費0萬元,比上年8萬元減少8萬元。
2、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萬元,較上年1,242增加萬元,增加%。其中:(1)公務用車購置費388萬元,比上年30萬元增加358萬元,主要是公安系統(tǒng)車輛置新;(2)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660萬元,比上年1,212萬元減少552萬元,減少45.54%。
3、公務接待費997萬元,較上年1,034萬元,減少37萬元,減少3.58%。國內公務接待批次15,530個,比去年14,399增加1,131個;國內公務接待人次127,202人,比上年135,484人減少8,282人
以上數據表明:我縣三公經費支出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縣委辦公室出國出境、接待辦接待業(yè)務增加及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成本增加。而會議費增加主要原因是項目會議及各級換界會議增加。
八、2019年度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1、工作開展情況
一年來,預算績效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進一步加強績效目標管理
績效目標管理是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為做好績效目標管理,一是進一步規(guī)范績效目標的編報和審核。下發(fā)了《縣財政局關于編報2019年度財政支出項目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的通知》,要求與縣財政局有預算撥繳關系的縣直部門所有財政支出項目和一級預算主管部門均要編報“財政支出項目績效目標申報表”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申報表”,納入績效目標管理,實現(xiàn)績效目標全覆蓋。同時,局相關資金管理股室審核把關,確保績效目標編報質量。2019年納入績效目標管理的項目資金總額12.2億元,實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管理的一級主管部門18個。二是對財政支出項目績效目標進行了批復。根據各預算單位申報的財政支出項目績效目標申報表,結合年初預算安排,通過審核后,對各單位申報的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及時進行了批復,下達了績效目標批復書。
(2)全面開展績效評價工作
2019年,把預算績效評價作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重點,采取預算單位績效自評和財政部門再重點評價的方式,全面開展預算績效評價工作。
一是組織開展縣本級財政支出績效自評工作,基本實現(xiàn)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全覆蓋。為做好縣級預算支出自評工作,下發(fā)了《關于開展2018年度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雋財發(fā)[2019]15號),要求縣級所有部門預算項目資金和預算部門的整體支出全部開展績效自評,在單位自評的基礎上,財政部門再適時進行再評價。于6月底,基本完成了自評工作。共完成自評財政支出項目305個,評價項目支出資金總額6.3億元;完成了46個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
二是開展財政支出項目再評價。引入第三方機構在各預算單位自評的基礎上,選擇有關民生的重點財政支出項目,開展再評價工作。2019年委托湖北國盛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開展縣級財政支出項目再評價工作,共完成了2018年度“校車補貼”、“到齡離崗鄉(xiāng)村醫(yī)生生活補貼”等5個財政支出項目再評價,評價資金總額2881萬元。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工作,確保了績效評價工作質量,保證了評價結果的公允、公正性。
三是協(xié)調做好財政扶貧資金項目績效自評工作。根據《省財政廳關于加強財政扶貧資金動態(tài)監(jiān)控系統(tǒng)績效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鄂財脫貧組[2019]1號)文件要求,認真協(xié)調指導局有關資金管理股室做好2018年度財政扶貧資金動態(tài)監(jiān)控平臺中扶貧項目績效目標自評,及時完成了扶貧資金項目績效目標自評工作。
四是協(xié)助開展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績效自評工作。根據《省財政廳關于轉發(fā)<財政部關于開展2018年度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預算執(zhí)行情況績效自評的通知>的通知》(鄂財績發(fā)[2019]6號)文件精神,積極協(xié)助組織全縣有關預算單位對2018年度通過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和與中央專項轉移支付共同投入到同一項目或政策的資金開展了績效自評工作,按時完成了上報省廳工作任務。自評項目44個,資金總額5.3億元。
(3)強化績效運行監(jiān)控管理
建立健全績效運行監(jiān)控機制,不斷擴大績效監(jiān)控范圍,強化績效運行監(jiān)控管理。2019年,為規(guī)范做好績效運行監(jiān)控工作,下發(fā)了《關于開展2019年度縣級預算績效監(jiān)控工作的通知》(雋財發(fā)[2019]29號)、采取績效目標實現(xiàn)程度和預算執(zhí)行進度雙監(jiān)控的方式,對所有縣級部門預算項目資金開展動態(tài)監(jiān)控,督促縣直預算部門依據年初申報和批復的績效目標和預算執(zhí)行實現(xiàn)情況對比分析,對目標偏離的及時采取糾偏和調整措施,確保年度績效目標實現(xiàn)。同時完善了績效監(jiān)控報告制度。
(4)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為把績效評價結果應用落到實處,一是及時反饋評價結果。財政再評價工作結束后,下達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反饋書”,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有關預算單位。二是督促整改。督促有關預算單位針對績效評價結果中反映的存在問題,認真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措施、完善管理辦法、加以整改、并報送整改報告書。三是建立結果報告公開制度。將再評價結果向縣人大、縣政府報告,同時報送局分管領導和局有關資金管理股室,將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緊密結合,強化績效評價結果的約束力,促進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5)開展績效管理政策、業(yè)務宣傳培訓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文件精神,推進我縣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把預算績效管理落實落地,積極開展績效管理政策、業(yè)務宣傳培訓工作。一是印發(fā)了《通城縣財政局關于推進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工作的通知》(雋財發(fā)[2019]12號),貫徹落實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工作任務。二是制訂了《通城縣財政局預算績效管理內部工作規(guī)程》,以建立和完善局內部各有關股室預算績效管理的溝通協(xié)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三是開展績效管理業(yè)務培訓,不斷提高各部門管理人員的績效理念和政策業(yè)務水平。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9年,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預算績效管理的廣度和深度不足。目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僅停留在一般公共預算方面,政府性基金預算、社保基金預算等尚未納入績效管理。
二是績效目標管理欠規(guī)范。大多數預算單位填報的績效目標指標單一,內容簡單,指標值不準確,不能完整反映項目支出的績效目標。
三是結果應用不夠。績效評價的目的是形成評價結果,并在評價結果與資金分配、績效改進和績效問責之間建立起制度化的聯(lián)系,這也是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最終目標。但目前在評價結果對預算資金分配的影響和績效問責等方面離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四是制度建設和宣傳培訓力度不大。目前預算績效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制度、工作規(guī)程等尚有待進一步完善,政策宣傳和業(yè)務培訓等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